航海天文臺時計

 

 

發現美洲大陸後,更多人投身航海,探索新大陸,皆因一國之興亡,可取決於貿易和探險。 船隻除了需要出色的船長和船員,還需要可精確計量時間的時計。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汪洋大海中,準確計量時間是計算船隻經度以至東西向位置的唯一可行方法。 緯度相對較易確定,可以使用六分儀或星盤等儀器測量。 確定經度(船隻以子午線為基準的東向或西向位置)則困難得多。航程歷時經月,僅僅數度的誤差,便可能令船隻進入未知水域,遠離原定目的地。 隨之而來的危險包括意外觸礁、耗盡補給,以至惡疾肆虐(尤其是壞血病)。 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為此開天下之先,舉行競賽,徵求解決之道。1598年,他定下的獎賞為6,000杜卡德幣、終身年金2,000杜卡德幣、1,000杜卡德幣現款。 



法國、威尼斯、荷蘭等各地隨即仿傚,當中以英格蘭的獎賞最為豐厚。 1714年,國會通過議案——如果有方法可以精準計算經度至一度以內,可獲獎金10,000英鎊;精準至40弧分以內,可獲15,000英鎊;精準至30弧分以內(等如半度),可獲獎金20,000英鎊。 



赤道上的1經度,相等於60海里(約110公里或68英里),接近南北兩極時距離則較短。 作者David Landes發現,此項目是歷史盛事,參與其中的傑出人才極多,名單就如荷里活科學歷史紀錄片的演員陣容,當中包括伽利略、帕斯卡、虎克、惠更斯、萊布尼茲、牛頓。

 

此一重大難題的解決之道,在於研發精準的計時器。當時,擺鐘已足夠精準,卻有一大缺點:鐘擺在移動的船隻上無法保持規律的擺動。 重賞之下,17、18世紀享負盛名的歐洲科學家躍躍欲試,尋求解決經度問題的方法。 20,000英鎊(相當於今日500萬至600萬美元)獎金的得主,既非傑出天文學家,亦非製鐘名匠,而是自學有成的木匠——約翰‧哈里遜(John Harrison)。 



哈里遜的首個時鐘於1735年完成。時鐘名為H1,體積龐大,重33公斤(73磅)以上,乍看不似是航海儀器。 



然而,在海上測試過後,競賽主辦者感到非常滿意,給予哈里遜500英鎊,以便他進一步研究、實驗。 

 

此後18年間,哈里遜創造了兩個時鐘——H2和H3,兩者皆未於船上測試。 1759年,哈里遜完成的時計傑作H4,成就計時歷史上的里程碑。 H4與哈里遜早前製作的複雜時鐘差異甚大,時計直徑達13厘米(5吋)以上,看上去似是一枚尺寸特大的普通懷錶。 



H4置於木盒中的軟墊上,並與哈里遜之子威廉一同登上皇家船艦德普特福號(HMS Deptford)。 

 

德普特福號於1761年從斯比黑德(Spithead)出航,目的地為牙買加。 船艦航行11個半星期抵埗後,H4只慢了5秒(在調整頻率後),相當於1/50度。 

 

哈里遜最後雖然取得獎金,但評審團認為時計須再行試驗。 1764年2月,威廉‧哈里遜擕同H4登上皇家船艦韃靼號(HMS Tartar),航向巴巴多斯。航海156日後,H4在調整頻率後快了15秒。 平均每日誤差為1/10秒以下,相當於9.75弧分的經度誤差。



這次試驗確立「前無古人、後無來者的著名天文臺時計」誕生;如此美譽出自魯伯特‧古爾德(Rupert Gould)的著作《The Marine Chronometer: It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》(「航海天文臺錶:歷史與發展」,Antique Collectors’ Club,Woodbridge,Suffolk)。 試驗期間,哈里遜等了9年才獲得獎金,3年後於1776年3月24日逝世。 

 

除了哈里遜發明的天文臺時計,亦出現了許多H4的仿製品,同樣非常成功。 其中一款名為K1,由拉古姆‧肯德爾(Larcum Kendall)製作。K1搭載於船長詹姆士‧庫克(James Cook)指揮的皇家船艦決心號(HMS Resolution)。 

 

K2則為H4的簡化版,搭載於皇家船艦慷慨號(HMS Bounty)上;史上著名的反叛布萊船長事件,便發生於該船艦上。

 

 

有了約翰‧哈里遜的天文臺時計,計時藝術更進一大步;各國都想運用哈里遜的創新技術,其構想旋即成為國際諜報活動的目標。 航海天文臺時計,曾經是史上最精確的擕帶式時鐘。 

 

多年間,許多名匠亦為研發航海天文臺時計貢獻良多,如英格蘭的湯馬士‧穆治(Thomas Mudge)、喬治‧葛理翰(George Graham)、約翰‧亞諾(John Arnold)、湯馬士‧安梳爾(Thomas Earnshaw)、丹尼爾‧奎爾(Daniel Quare),法國的皮埃爾‧勒‧羅伊(Pierre Le Roy)、尚-安東‧列賓(Jean-Antoine Lepine),瑞士的亞伯拉罕-路易斯‧伯特萊(Abraham-Louis Perrelet)、費迪南‧貝杜(Ferdinand Berthoud)、亞伯拉罕-路易‧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。 


數百年間,計時的創意從義大利發源,綿延至德國、荷蘭、英格蘭、法國,最後來到命中注定的國家——瑞士紮根。

 

Read less